4.我省质量振兴的近期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省人民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法制建设基本完善,市场质量规则初步确立,企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全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质量振兴事业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个世纪更高层次的质量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整体素质:优势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形成50个左右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具有一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质量劣势产业通过嫁接、改造得以转化,杜绝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事故。
高科技产品在我省工业产品中所占比重偏小的局面得以改观,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高技术产业有较快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确立我省的优势地位,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
——产品质量;主要工业产品有7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90%以上,产品售后服务有较大改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产品的出厂合格率达到100%。
努力提高以汽车、摩托车、农用机械、程控交换机、彩色显示产品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煤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高附加值和出口创汇产品为主的轻纺工业,以建筑业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品等四类重点产品的质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质量有一定比例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煤炭深加工比例显著提高,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质量稳步上升;机械、电子等基础元器件的质量总体上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机械基础件的可靠性有较大幅度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平均提高一个数量级。大力发展各种配套总成及零部件产品,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和整车配套能力有所突破;重大装备的安全性能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纺织、矿山、石化、水利、冶金和建材等成套设备的部分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主要耐用消费品的关键质量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工程质量:竣工后交付使用的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一次验收合格率,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100%,其它工程达到90%,其中优良率达到35%以上。
——服务质量:各服务行业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初步实现服务质量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5.我省质量振兴的中远期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人民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质量兴国、质量兴豫的观念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宗旨,质量法制建设、市场质量规则进一步完善,各主要产业和企业素质全面提高,全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不仅能适应国内市场的竞争,其中相当一部分达到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先进水平,质量振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