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下简称新企业)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相应行业会计制度重新建帐,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帐簿,进行会计核算。
2、将“实收资本”科目改为“股本”科目。核算股东投入企业的股本,本科目按照国家股、法人股、职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将“应付利润”科目改为“应付股利”科目,核算企业股东会决议确定分配的股利,本科目应按投资单位、职工姓名分户设置明细帐。
4、新企业应按接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建立新帐,按改制企业相应的资产,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改制企业相应的负债,贷记有关负债科目,按改制企业的净资产,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净资产为负数的用红字表示)。
5、新企业建立新帐和办理产权置换、转让和调整手续后,应按现行的会计制度编制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六)提留资产的会计处理
新企业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增设“提留资产”明细科目,经批准提留的资产,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提留资产)科目。
(七)租赁资产的会计处理
对新企业租赁的资产,按其净值,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资产租赁)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租赁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科目。计提资产租赁费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资产租赁费)科目。
(八)产权置换、转让、调整及上交收益的会计处理
1、新企业产权置换给内部职工时,借记“现金”、“其他应收款”(职工入股欠款)科目,贷记“股本”(职工个人股)科目,同时,将经批准的产权置换浮动差额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股本”(职工个人股)科目。
2、新企业产权对外转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股本”(法人股)科目,同时,将经批准的产权转让浮动差额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股本”(法人股)科目。
3、新企业用经批准改制前结余的应付工资转为职工集体股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股本”(职工集体股)科目。
4、新企业用经批准改制前结余的公益金转为职工集体股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股本”(职工集体股)科目。
5、新企业报经批准,将评估后净资产的10%至25%(整体改制不得超过30%)转为职工集体股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股本”(职工集体股)科目。
6、新企业保留原母体企业或资产经营公司(主管区、局)部分产权的,则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股本”(法人股)科目。
7、新企业上交产权置换转让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改制企业(含国有及改制前、后)均按上述资产、财务、会计处理规定执行操作的,对其改制前企业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在改制后企业增提的折旧额,可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反之,“改制企业”应按苏财税(97)72号文规定执行,即: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