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依据我省渔业生产特点,要将盐碱滩地生态渔业技术和饲料技术作为开发重点,为发展陕西特色渔业,提供可靠、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服务。要大力推广应用渔业良种技术、鱼粮畜禽结合的生态渔业技术、全价颗粒饲料技术、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网箱和稻田养鱼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加大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各级渔业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要努力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力度,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和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地将各项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组装配套,推行模式化养殖和规范化生产。力争本世纪末,全省渔业模式化技术推广率达到60%,单位水面产出和效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省模式化技术推广率超过70%。
提高种苗质量是促进渔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措施。要坚持“提高品质,优化结构,集中繁育,分散育种”的方针,建立健全以省属渔业种质改良基地和苗种繁育中心为核心,关中、陕南、陕北渔业苗种繁育场为骨干的种苗生产体系,加快实现种苗良种化、繁育网络化和生产专业化。到“九五”末,各鱼苗繁殖场要通过选育措施,对常规养殖鱼类的亲鱼实行全面更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湖、库渔业生产需要,引进并大面积推广两种以上名优新品种。
要加强对渔(农)民的技术培训,到本世纪末,力争使每个以渔为主的农户有一名成员达到渔业技术培训标准,获得绿色证书,逐步做到从业者持证上岗,使渔业劳动者的素质明显提高。
五、加强渔业饲料体系建设
立足当地资源,开发优质高效渔业饲料,是我省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根据稳定发展肥水性鱼类,大力发展草食性鱼类,积极发展吞食性鱼类的要求,加快渔业饲料体系建设。
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是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大、中型饲料厂在饲料生产中的骨干作用,鼓励饲料工业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实行集团化经营。支持开发饲料蛋白、饲料添加剂和微量元素等新型饲料加工业。加大饲料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提高渔业饲料的质量和商品化程度。力争到本世纪末,全省渔业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年产量达到8万吨、商品率超过75%。
同时要重视对渔业饲料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渔业饲料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渔业饲料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六、切实解决好水产品流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