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品结构调整方向。采用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的工艺和装备,使工业装备向生产柔性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铸造造型工艺由手工粘土砂为主向高压、射压、挤压等机器造型过渡。锻压工艺由自由锻件向模锻件过渡,以适应机械加工中心和柔性加工对毛坯精度的需要。冲压向精冲、高速冲发展。焊接件产量占钢材用量的比重由现在的25%左右争取达到50%以上。热切割工艺由手工切割向数控火焰切割、数控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和高压水切割发展。金属切削机床由手工操作的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微电子控制机床发展。
电工电器和金属切削机床主要发展高效节能电机、电子式电度表、智能化框架断路器、起动器、交流接触器、经济型数控机床。开发机电一体化的医疗设备、科学仪器和高新技术电气机械。
农用机械重点扩展四轮农用车、四轮拖拉机特别是直联式中小功率四轮拖拉机。开发节能、节水、节种、节肥的新型农机具。重点开拓小水电、风力发电等农村市场。
重点进行“石油钻采设备,大型真空钎接成套设备,大型低温液化贮运容器,冶金矿山石油机械轴承,高效节能电机,电控技术,全功能数控机床,电子式电度表,智能化框架断路器,大化肥、大乙烯、城市煤气等输送固体物料的高参数阀门”等项目的技术改造。
到2000年,机械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盈利企业盈利1010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控制在8100万元,盈亏相抵净盈利2000万元;亏损企业由1997年的14户下降到5户,亏损面降为15%。
九、煤炭行业
煤炭行业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6户。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重点煤矿的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品结构单一,企业人员多,包袱重,经济效益低下。受外部经济环境制约大,无证小煤窑(矿)破坏性开采严重,煤炭市场秩序比较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任务大。
(一)市场预测。我省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动力用煤自给有余,但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品种单一。到2000年,全省原煤产量可达2800-3000万吨。需求总量约为3050万吨,其中无烟煤、焦煤每年需从周边省区调入300-500万吨,以满足冶金、化工生产的需要。同时,我省每年将有300-500万吨优质动力用煤调往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根据国家合理安排煤炭建设战略西移的原则,“九五”期间我省煤炭规划建设规模为970万吨/年,其中改扩井为150万吨/年,新建井为820万吨/年。在规划布局上抓好一东一西,稳住中部。一东即为加快建设华亭矿区;一西即新开发西大窑――红沙岗矿区;稳住中部即稳住靖远、窑街矿区,靖远大力挖潜,尽快达产,达到666万吨/年的能力,窑街做到在维持矿区现有生产能力基础上,根据需要把生产能力提高到4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00年,地方矿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再形成444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二)煤炭行业资产优化重组思路。在深化和完善以产定人、减人增效、三条线管理、“退二进一”的基础上,对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进行分立改制,组建母子公司体制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将煤炭企业下放到地市。同时,兼并、联合产业相关联的其它煤炭企业。对国有煤炭大中型企业分立出来的小企业、多种经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出售、兼并、破产等形式放开搞活。
1、华亭矿务局、华亭矿区建设委员会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2、以窑街矿务局为核心,组建连海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兼并甘肃金属支架厂;以靖远矿务局为核心,组建陇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煤矿机械厂实施破产,由陇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甘肃矿用化工厂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加入陇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矿灯厂内部的乳胶分厂、小型密封电池厂分立为独立法人,再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3、充分利用矿区周围荒山荒地,搞好退二进一,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三)产品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洁净煤的加工和转化。重点发展煤炭改造加工和煤炭气化、液化,提高大中城市供气总量和质量。积极开展煤炭液化中试研究。大力发展工业和民用固硫型煤,降低工业锅炉和民用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鼓励煤锅炉采用湿法或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和循环流化床烧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