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市场供求关系趋向稳定,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70%的化工产品处于平销。化肥需求继续增长,开拓化肥市场的关键是搞好科学施肥和农化服务。农药、烧碱供大于求,纯碱需求增幅不大,重质碱需求增大。大中型拖拉机胎、农用车胎销路见好,中型载重胎竞争激烈。有机原料供求趋向平衡。合成材料需求总体上升,一些高型号的品种仍需进口解决,但由于国际市场资源过剩,国内合成树脂低价徘徊的局面难以改变。低档涂料的市场已经饱和,国内市场对高档涂料的需求继续增长。高档染料、中类助剂、无机盐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见好。
(二)石化行业资产优化重组思路。
1、玉门石油管理局、长庆石油勘探局、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并规范运行。
2、以金昌化工集团为龙头,对刘化进行资产重组,考虑到石油天然气资源和管理体制,庆化以股份制形式进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3、用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和完善西北永新涂料集团与甘谷油墨厂的关系,甘谷油墨厂部分有效资产进入西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西北化工A股配股,筹措技术改造资金。
4、依托优势企业对盐化和省轮胎厂进行资产重组,转换经营机制,逐步退出国有经济行列。
5、甘肃化机厂采取改制改组,分块搞活的方式。对双螺杆挤出机、塑料加工等分厂全部搬出,在总厂控制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聚苯硫醚项目先分立,后实施破产或兼并;利用市区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腾出厂房招商引资,发展仓储商场。
(三)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石化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按照“收入弹性、生产率增长和关联度”三项基准,确定优先发展的原则和次序。
努力增加国内市场紧缺的成品油的生产,加大高标号,高质量的无铅汽油产量。
优先发展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主要增加磷铵和NPK复合肥,到2000年,复配肥的比重达到化肥施用量的50%以上。压缩低浓度的磷肥和磷铵生产量。
重点发展新型化学农药。增加拟除虫菊脂类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磺酰脲类除草剂、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品种。重点开发水分散粒剂、悬浮剂、高质量可湿性粉剂、水乳剂、烟剂、热雾剂、颗粒剂及对环境影响小的新剂型。
加快6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建设,提供国内短缺的烯烃及芳烃等基础原料。优先安排一批丁辛醇、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醋酸乙烯、苯乙烯、苯丙酮、苯酐、顺酐等市场短缺的有机化工产品项目。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有机原料产品,如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甲基异丁基酮、偏苯三酸酐、均苯四甲酸酐、DMF等。淘汰乙炔法醋酸,逐步停止磺化苯酚生产,控制萘法苯酐和苯法顺酐的发展。限制甲酸钠法甲酸及草酸,酒精法醋酸及粮食发酵法总溶剂。化学建材重点发展聚氯乙烯管材、异型材、电线电缆、氯化聚乙烯及三元乙丙胶等高分子防水卷材、氯丁胶乳沥青、丁苯胶乳沥青、苯乙烯-丁二烯(SBS)及无规聚丙烯(APP)等沥青改性剂,水乳胶型聚醋酸乙烯、丙烯酸酯、聚氨酯,以及有机硅等新型建筑涂料。
轮胎主要发展30万套农用胎,与喀麦隆合资建设1万套翻新胎和子午线轮胎。
精细化工的重点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学品、高档涂料、颜料和油墨,新型高效催化剂等。
烧碱基本淘汰氯碱企业的石墨碱,大力增加离子膜烧碱。纯碱大力增加优质低盐重质碱。
加快实施“年产3万吨1.4-丁二醇和8万吨吡啶改造、年产10万条聚氨酯弹性体工业实芯轮胎生产线改造、偏笨三酸酐生产线改造、年产4万吨TDI改造、兰州-阳平关年输运400万吨成品油管道工程、年产10万吨氯化铵改造、年产1万吨立德粉生产线改造、8万吨合成氨13万吨尿素改造、氢氧化镍生产线改造、6万吨/年尿素扩至10万吨/年改造”等16项技术改造、引进项目。
到2000年,石化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由1997年的40%降低到20%以下,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减少,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