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到2000年,国际通行的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在全省工业、服务、工程建设、农业加工企业广泛推广,主要产业的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出口生产企业80%按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企业质量管理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到2010年,企业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主要产业重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主要产业目标
(一)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应逐渐实现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不断开发培育和推广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大力发展果业,建立全省果业良种基地,培育优良树种,建立果品质量标准、树立陕西果业品牌,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到2000年,我省苹果、梨、猕猴桃、红枣等主要果品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发布的栽培技术标准(规程),同时用新优品种逐步取代老劣品种,使全省优质果率达到50%,到2010年达到70%以上。出售的优等以上果品中,经过商品化处理的果品,2000年达到30%,2010年达到90%以上。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出口果品包装达到国际标准。苹果浓缩汁等果品加工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其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的比例,2000年达到60%,2010年达到90%以上。
(二)电子信息产业
到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在质量上初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在某些领域形成一批质量优、服务好、品牌信誉高,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保证体系、能力建设、队伍素质以及行业质量监督能力等基本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90%(其中优等品达到30%),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2%,质量损失率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3,有75%以上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出口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重点产品创若干名牌产品。到2010年,产品质量等级率达到95%(其优等品达到40%),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质量损失率在原有基础上再降低1/3,有85%以上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形成一批知名度高,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
1、消费类产品。到2000年,主要产品性能、功能、安全性、干扰特性、环境适应性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开箱合格率达到99%,可靠性彩电达到15000小时,数字音像产品达到10000小时。基础类产品阻容原件质量水平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水平,可靠性提高0.5个数量级,到2010年可靠性在现在基础上再提高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