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抓好无公害蔬菜产销工作。按照“一年试点、二年起步、三年大发展”的目标,1999年发展无公害蔬菜1万亩。其中,城阳区6000亩,即墨市2000亩,莱西、平度、胶州、胶南市各500亩。切实加强对生产、批发环节的监控,控制蔬菜污染,提高上市质量。
1.注重环境治理和管好灌溉用水,确保蔬菜基地周边无污染源。今年在基地内发展滴灌2000亩,形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化格局。
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药使用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使用安全规定,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提倡应用生物工程防治病虫害。在示范园区内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种植蔬菜,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并在示范区内全部推广二氧化碳施肥新技术。争取年内发展遮阳网、防虫网覆盖面积5000亩。
3.在抚顺路等3大批发市场建立无公害蔬菜交易区,坚持日检测制度,重点抓好外地入市蔬菜的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年内成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
4.探索建立无公害蔬菜的产销体系,完善规范检测制度,建立科学的操作程序,逐步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纳入制度化、正常化轨道。
(二)加大力度,保证让市民吃上“放心肉”。认真贯彻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条例》,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放心肉工程”的重大意义,为实施“放心肉工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在抓好整顿全市现有屠宰场点,搞好规范化检疫、检验的同时,重点抓好市内4区的定点屠宰工作,选择7家具备机械化屠宰、规范化检疫条件的屠宰厂作为供应市内4区猪肉的定点屠宰厂。7个定点厂以外宰杀的生猪禁止入市区交易。加大稽查力度,强化价格管理,确保市场繁荣和价格稳。
(三)巩固发展“放心豆腐工程”。针对豆腐市场反复性大和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研究制订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又能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豆腐”的办法,对入市经营豆腐制品的业户和厂家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形成正常的监管机制和企业自律机制。要把住发证关和市场关,重点整治不法生产场点,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以市控豆制品厂为主体,更加有效地发挥品牌带动作用。扩大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以市控豆制品企业为主导,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加工场点为补充的产销体制,让市民吃上“放心豆腐”。
三、实施科技带动,全面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一)加大设施投入。各市、区要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的,进一步搞好基地菜田规划,重点改造老菜田水利设施,推广使用滴灌技术,切实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旱防涝能力。争取改造建成一批可对温度、湿度和光照实施调控、功能完善的新型棚体,改善种植环境,增强抗御大的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不同功能的商品菜基地。按照“便于管理、利于调控”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商品化、档次高的蔬菜基地。选择抗旱防涝能力较强、具备长期性投入条件的基地菜田,通过加大设施建设,使其成为永久性淡季菜保护基地,总量达到5000亩,解决春夏缺期市场需求问题。抓紧建立千亩特种菜基地,主要生产国内外名特品种和群众喜爱的野菜系列,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同时,要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优良品种,建成5个千亩以上的规模化品种菜基地,增加产量和季节上市量,以调节和丰富市场。加大反季节菜和破季节菜生产,达到一季节多品种、一品种多季节,适应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