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
7.工农关系协调,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农业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8.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文化设施以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整体水平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乡一体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9.计划生育达标,农村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0年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达到八条标准:
(一)综合生产能力强,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劳均农业总产值5万元,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 8.5万元,每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产量6500公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
(二)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率达150%以上。
(三)农民收入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四)生产设施与手段先进,标准农田占水田面积比重达80%,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4千瓦,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率达80%以上。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农副产品加工率达60%以上。
(六)管理方法科学,农业经营规模化率达90%以上,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达70%以上。
(七)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良性化指数达100%。
(八)城乡一体化,各项基础设施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55%以上;农村社会保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人口比重达100%以上;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村文化站(室)健全率达100%以上;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障,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76岁以上。
三、评估方法
(一)计算各个指标达标率。达标率反映各个指标达到标准值的程度。
二级指标达标率= 实际值标准值 ×100%
一级指标达标率= 二级指标达标率之和二级指标个数
(二)计算农业现代化综合分数。农业现代化综合分数是衡量和判断农业现代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总体判断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水平和分析现状与农业现代化标准的差距。农业现代化综合分数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