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努力在启动经济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各地、各部门在贯彻中央12号文件的过程中, 要改变平均使用力量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启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确定自身工作的着力点和用力方向,集中主要精力,争取在牵动性最强的领域和环节取得突破。当前需要围绕以下重点做好工作:
发挥政策导向,全面启动社会投资。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必须着力启动和引导社会投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快开放投资市场,放宽投资领域。有关部门要对所有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改变公共事业只能由政府办的传统观念,打破政府垄断格局,破除部门利益局限,凡是可以通过收费收回投资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学校服务设施、医院、文化体育、旅游设施等,都可以向社会公开招标,由愿意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对各类企业自主决策并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政府可采用参股、贴息、担保等方式,分散社会投资的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发布投资信息,公开投资政策,引导民间投资。今后,要把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的多少作为衡量投资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对各地进行必要的考核。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中央12号文件出台了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税收政策,各地、各部门对这个重要的导向要有敏锐的反应,在认真总结1998年以来抓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以更新的思路、更强的力度来抓好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指导作用,运用多种方式,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方式,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帮助企业面向市场、围绕增强竞争力选好项目,将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各地对进行技术改造符合技改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的企业,必须及时、按比例兑现优惠政策,不得以财政困难为由拒不执行、拖延不办。
加强综合治理,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树立“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效益”的意识,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魄力加强经济环境的整治,努力形成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吸引省外、境外投资,有利于培养、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解放 思想,大胆废除投资办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对企业准入的限制。各级政府可以成立专门为投资者申办企业服务的行政性中介组织,采取“一站式”的方式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方便、满意的服务。有关部门要对现行的审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审批项目和程序。以深入开展“三讲”繁育为动力,切实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当前尤其要加大治理“三乱”的力度,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取消和禁止一切自行出台的收费和摊派,切实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全面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规范收费和罚款行为,从源头上、制度上纠正和防止“三乱”。加强社会监督,畅通举报和投诉渠道,加大明察暗访、社会监督和典型案件查处的力度,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部门、对利用职权向企业“吃拿卡要”、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并追究部门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