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述思路,我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如下:
(一)搞好调整,打好基础。
2001年前,以推进农科教结合为重点,基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结构合理、机制灵活、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农业科技教育新体制,形成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攻关、技术引进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支队伍,关键研究领域装备条件要有重大改善,力争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农民教育培训两个方面取得进展,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5%。
(二)整体推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到2010年,通过引进、选育和推广国内外农林牧良种,实现品种更新1—2次,部分更新2—3次;围绕重大产业深度开发,引进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设备,实现农副产品的大幅度增值;通过大力加强农村技术教育培训,半数以上农村劳动力获得“绿色证书”,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5—60%。培育出2—3个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高产、高抗逆、优质农作物超级品种,研制出10—20个能够产业化的生物新制剂,在农业决策与农业技术、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管理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实现突破,农业生产方式得到基本改变。
到2015年,实现品种更新2—3次,大多数农业劳动力获得“绿色证书”,其中三分之一达到中专水平,生物制剂形成产业群,信息技术在农户生产经营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全省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农业生产系统基本建成。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我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工作重点是:
(一)科学研究关键领域
1、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强以转基因操作技术为重点的基因工程研究,利用我省丰富的基因资源库,创造常规技术无法获得的转基因动植物新材料、新品种;以染色体工程和胚胎工程为重点,力争在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并实现育种技术的程序化、工程化;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发掘、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育小麦、玉米、油料、蔬菜、经济林木等主要作物、林木强优势杂交新组合,加强超高产品种培育;加强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要农用微生物的发酵、加工和后处理工艺,发展以农药、肥料、饲料为重点的微生物产业。
2、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点研究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在农业资源管理与作物长势和旱涝病虫等灾害实时测报中的应用,以及区域专用性信息网络与标准化技术,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生长发育过程模拟和调控管理专家系统技术的研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