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从我省实际出发,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大胆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推进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实现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三年脱困的目标,到2000年末,力争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10年,在国有企业普遍建立和完善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六个机制的基础上,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央和地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坚持有进有退,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从战略上调整我省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竞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要对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对属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经济控制;对一般性的竞争行业,要加快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和吸纳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和股权多元化;对于资源枯竭、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破产关闭。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资本可以通过股份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股票上市、中外合资、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在不影响国有经济控股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可以出售一部分国有股、所筹资金一部分用于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的发展,一部分补充企业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通过股权转让、行政划转、资产置换和资产剥离等形式,协调和引导优质资产和股权进入上市公司,使国有资本在股市融资过程中不断增值。
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大我省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多安排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加快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的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布局的调整上,对石化、有色、冶金、机械等优势产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促使其更快发展,继续保持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对毛纺、电子、建筑建材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扶持发展,使其成为新的优势产业;抓好石油天然气利用,发展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把有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大的医药、食品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吸引国外和东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通过互为市场、技术转让、嫁接改造、对口支援、联合开发等方式,加快我省经济发展。通过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相互推动、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相互配套、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相互衔接、专业化分工合理的产业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