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规划是党和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和施政纲领。“十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十五”规划中政府主导型的规划,要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清楚地阐明“十五”期间政府将为人民办哪些实事,完成各项任务的政策和措施,使“十五”规划起到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三)“十五”规划是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的调控职能,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行动纲领、要通过对宏观环境、市场需求、发展态势的分析预测和展望,起到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参考,引导市场、调控市场的作用。同时,要在依靠市场、反映市场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长期调控目标、战略方针、主要任务和政策方向,使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工作有所遵循,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二、“十五”规划的编制方法
编制好“十五”规划,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改革统揽全局,在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以及规划形式上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一)在“十五”规划编制中,各规划编制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加透明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增强“十五”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
(二)在“十五”规划的研究中,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要充分考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提高竞争力放在重要位置;要改变政府包办一切的观念,对主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中长期规划主要应发挥指导性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合理确定发展战略。
(三)在“十五”规划的内容上,要进一步突出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减少不必要的具体指标和项目。要重视所处省内外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等背景的分析判断;重视市场预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展望;突出影响深远、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政策措施;突出就业以及城乡、地区等社会结构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突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各项改革以及扩大开放。
(四)在“十五”规划的形式上,要大胆创新,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各地区、各部门的“十五”规划,在形式上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按内外有别的原则,形成多样化的文本,以适应政府工作和对外工作的需要。地(州、市)及县级规划,要按照通俗易懂的原则,形成简明扼要,面向大众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