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要把推进龙头企业特色县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全省119个县(市、区)都要尽快树立“科技兴县、龙头强县、名牌富县、民营活县”的思想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经济优势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突出发展特色名牌产品、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要在农业产业化开发、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与小城镇建设上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路子来,实现全省富民、强县、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七、对“一增三优”和潜力产品的扶持政策
(二十二)产业发展政策。我省确定的“三优”、潜力产品和调产重点项目,是我省今后一定时期内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各部门、各地区必须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向“三优”,特别是向潜力产品集中。要把国有经济重组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国有资产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集中、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向“三优”集中。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有关部门会审,把好投资方向关,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发生。为了实现调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省人民政府成立由经济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山西省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为全省各地、各部门和优势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各级调产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建立调产项目库,定期发布优势产业、优势产品项目的投资信息,并做好调产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十三)产业技术政策。围绕培育“三优”与潜力产品,加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开发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并兼顾山西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我省7大优势产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产业技术选择的标准:
一是要有利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主要选择洁净煤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保技术,特别是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广应用于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
二是要有利于促进我省工业生产优质低耗,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主要选择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的技术、工艺,以及新型材料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技术等。
三是选择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品生产技术和服务技术。要紧紧围绕调整结构的难点、重点,采取政府招标的办法组织科技攻关,重点是工业型煤粘结剂技术,煤矸石、洗中煤、粉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等。实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对省内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技术等级、市场前景、项目风险及知识产权状况等进行认定。凡经认定的项目,要积极促进商品化、产业化。
(二十四)投融资政策。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对自身财力的管理和调控,引导全社会的资金投向。要组织政府财力,利用贴息入股的办法,调动银行资金扶持“三优”和潜力产品的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并使其成为融通调产资金的主渠道。优先推荐优势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优势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包括发行H股),优先支持优势企业的技改项目发行企业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