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依靠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为高校承担和提供后勤服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剥离高校后勤系统,在全省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要把这项重大改革纳入全省综合改革和宏观经济调控之中,从政策上予以支持。校外力量建设学生宿舍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原则上应享受校内同类建设待遇。需征用土地,应比照教学用地划拨。如需贷款,金融部门应予积极支持,如有条件政府可给以适当贴息。物价部门对提高学生住宿收费标准要予以支持。
16、深化升学考试和就业制度改革。小学升初中,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办法。进一步改革中考招生制度,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从2000年起逐步由学校自主进行。高考从2000年起进行“3+X”科目设置改革试验和网上录取试验。
要积极培育规范、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7、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要通过对现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及传播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力倡导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多形式的教改研究和实验,对优秀教学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18、深化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高等学校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加强与企业、农村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广泛进行人才、信息、科技交流,根据各自特点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活动,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产学研结合的科技项目,政府部门要优先批准立项。逐步建立高新技术项目认定办法,风险投资基金和实施信贷担保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有关分配政策,对完成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的人员给予重奖。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技术示范、开发、推广和社区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发展经济实体和职教集团,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学校自我发展。
要坚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加大“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力度,抓好科教兴村、兴乡、兴县的试验和推广。城市教育要发挥各自优势,为搞好职工培训,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振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