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拓宽旅游商品领域,增加旅游购物品种。重点开发生产体现青岛特色,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支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经营。到2000年底,市内四区要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一条街,在市区规划建设旅游购物步行街,全市各大商场和主要景点设立旅游购物专柜。
五、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四)培育和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和壮大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旅游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与所属旅游企业脱钩,实行政企分开。支持鼓励我市名牌企业投资旅游业,与旅游品牌结合,共同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培育3至5家具有规模、资金、管理、人才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和经营联合体。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
(十五)放开、搞活中小型旅游企业。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收购、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企业改制和改组。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向中小旅游企业输出管理或控股经营,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旅游连锁集团。
(十六)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开放。积极支持国内外旅游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开发我市旅游资源和参与旅游企业改革,鼓励我市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资产重组,可以兼并收购租赁企业,也可以加盟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对参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国内外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执行我市对外、对内开放的有关优惠政策。
六、坚持依法管理,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十七)进一步贯彻实施旅游管理法规和规章。根据新形势,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旅游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各项旅游管理制度和投诉制度,加强依法管理监督,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十八)抓好旅游业高、中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专业教育培训学历和上岗双证制、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导游等专业技术人员分等定级考核制和旅游涉外经营单位外语达标制四项制度,争取用2至3年时间使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大力办好各类旅游院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国内著名院校和国外研修。采取国内外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竞争上岗等制度,为旅游业的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
七、多方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