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的若干意见

  一是更新改造工程。对现有250万亩“三低果园”(品种低、品质低、效益低)进行改造,每年更新改造50万亩,到2004年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实现品种优良化和亩产量1000公斤的目标。
  二是高科技示范区建设工程。在芮城、平陆、临猗、万荣、运城、襄汾、曲沃、吉县、榆次、太谷10个苹果大县(市)建立高科技示范区,使亩产达到2000公斤,精品果达到20%,一级果达到60%。
  三是科学管理工程。要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把疏花疏果、四季修剪、生物覆盖、喷灌、滴灌、果实套袋、摘叶转果、病虫害防治、果品分级包装、保鲜、冷藏贮运等先进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果农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在干果发展上,首先,要加大品种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市场急需、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和时令品种、错季品种。红枣有:板枣、梨枣、相枣、骏枣、壶瓶枣、木枣、油枣等;核桃有:晋龙1号、晋龙2号、晋薄绵、晋薄香品系、辽香2号。其次,普及推广综合丰产技术,开展标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使现有中低产干果园三年后达到国家丰产园的标准要求。第三,以五大区域干果经济林基地(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和滹沱河沿岸44县的红枣基地,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低山丘陵区37县的核桃基地,晋北、晋西北27县的仁用杏基地,晋南盆地13县的柿子基地,太行山中南部丘陵山区7县的花椒基地)为重点,以年均10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到2005年,全省干果面积达到1700万亩,并全部实现基地建设达标。
  (九)突出搞好以牛、羊等草食畜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是稳定猪、鸡生产,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畜,适度发展特种养殖,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一是结合草地建设,支持鼓励农民兴办家庭牧场,发展规模养殖。全省重点扶持存栏规模在1000只羊单位以上的家庭牧场3000个,推动草食畜养殖摆脱家庭副业的地位,步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轨道,力争到2005年,使牛羊规模养殖存栏量占到全省总量的35%-40%,出栏量占45%-50%。
  二是继续抓好中、南部25个肉牛重点县、10个奶牛重点县和沿黄24个绒山羊重点县和晋北、太行山区20个肉羊重点县。对重点县肉牛、肉羊开发省里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优良品种良性繁殖、疫病防治及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力争到2005年,全省良种牛、羊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35%。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