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压缩销路不畅的粮食品种,积极稳妥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蛋白玉米、优质水稻。预期粮食总产量3750万吨,不再下达分市地粮食种植面积计划。进一步压缩棉花种植面积,稳定烟叶种植面积。调整林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饲料作物和饲料加工业,加快良种畜禽、优质特色林果以及其他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财政支农支出要向结构调整倾斜,年省财政从支农支出中调剂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结构调整,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增加对结构调整的投入。继续加强以水利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盘石头水库、大洪河治理、新三义寨南线、引黄入内工程。继续搞好黄河堤防及滩区安全建设、淮河于支流治理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积极争取国家以工代赈、以粮代赈资金。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快我省黄河中上游和淮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支持100个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坚持发展和提高并重的原则,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力争解决14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努力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增加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适应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情况,努力增加原来受配额限制的铝锭、煤炭等产品的出口。对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纺织品、农机、轴承、电冰箱、彩玻等,落实好出口退税和其他扶持政策,争取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深化外经贸体制和外贸企业改革,认真落实国有、集体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申报进出口自营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选择项目,加强对外宣传,努力在吸引外资上取得新的突破。把引资与引进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吸引跨国公司来河南生产、销售产品,共同开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认真组织好2000年河南省经济贸易洽谈会和其他重大招商活动。抓好招商项目和利用国外贷款的后续工作,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强外债的全口径管理,做好到期外债的偿还工作,维护我省对外信誉。
(六)努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工业结构调整,针对产品升级换代中的难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抓住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技术开发项目,持续给予扶持,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作用强的产品。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节能与环保等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开展基础研究,重点发展应用研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改革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对一些重大课题和项目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和重用科技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