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重点抓好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实现淮河水变清的目标,巩固巢湖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同时加快长江流域重点水污染企业治理进度。开工建设淮河污染治理利用世行贷款二期项目,加快淮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贯彻《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以巢湖底泥流挖处置工程为突破口,实施综合开发整治。继续推进长江流域大气污染及酸雨控制利用亚行贷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对能耗高、效益差、污染严重而又治理不力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各类企业都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环保系列认证,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100%、80%和60%。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大力扶持环保产业。
(二)加大皖南和大别山地区生态保护力度,对25度以上的山地要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继续抓好池州、砀山等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依法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制止非法采矿、乱采滥挖、浪费破坏资源现象。尽快出台《安徽省实施〈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认真实施《土地法》,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工作,实行按项目报批建设用地计划制度。
十一、制定“十五”计划,描绘新世纪蓝图
“十五”计划是落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制定好“十五”计划,对于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要在继续完善“十五”计划思路的基础上,着手编制《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到2015年规划纲要(草案)》,并要完成12项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要认真分析宏观环境,全面估量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影响,立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安徽实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提出一个既科学合理,又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要坚持开门办计划,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加强与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