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对外经济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新途径,拓宽开放领域;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积极引导参与省内大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引进一批跨国公司来我省投资。及时调整进出口贸易战略,对有优势的产品抓紧形成拳头,抢占国际市场;对处于劣势的产品要抓紧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引进和改造力度,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对轻工、纺织、家电等出口能力较强的产业和产品,以及大米、棉花等大宗出口商品,要落实各项政策,增加出口规模。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非国有企业取得外贸经营权的条件;国有、集体生产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由现行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并可经营相关产品,逐步使生产企业成为外贸出口的主体。抓紧制定利用外资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有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工作。认真贯彻《
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发挥开发区利用外资的“窗口”作用。针对国外贷款投向的变化,重点做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农林水利等方面的利用外资工作。有步骤地组织我省优势企业向境外投资。
(二)积极扩大对内开放。实行“东进西出”战略,农副产品重点开拓东部市场,工业品重点开拓西部市场。在办好安徽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的同时,选择中西部地区举办安徽名优工业品展销会,连续搞几年,扩大影响,建立渠道,把我省产品打出去。高度重视对省外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对重点招商目标要主动出击,跟踪落实,务求实效。
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当前需求不足的矛盾,必须加大城镇建设力度,突出重点,壮大实力,增强功能。
继续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尽早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的市际高等级公路网,积极发展其他中等城市,构筑起我省现代城市体系的框架。积极发展小城镇,集中力量建好县城和200个右中心建制镇,逐步使大多数县城人口达到10万人左右,中心建制镇人口达到3万人左右。认真做好小城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的办法,搞好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垃圾处理以及学校、医院、文化、金融等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各类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使小城镇非农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较快增长。省小城镇建设引导资金将继续支持中心建制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