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O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川委发[2000]17号)
在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情况,克服种种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市场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粮增产、钱增收,农村保持稳定,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是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年。一方面,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农业基础仍然相当脆弱;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仍较突出,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农民增收幅度减小;乡镇负债问题突出,农村合作基金会风险犹在,农民不合理负担反弹的根源尚未消除,保持农村稳定尚需努力。为了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与任务目标
2000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帮助农民大幅度增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使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3.6%以上;粮食“稳七保八”,即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确保在800斤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新吸纳农村劳动力1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70元以上,力争达到100元;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解决6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二、围绕农民增收,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维和新的举措,在指导思想上把握三条:一要把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作为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二要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三要把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劳务输出、小城镇建设五篇文章上下功夫。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在稳定粮食产量、稳定农村政策、稳定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逐步改变我省目前大多数地方存在的粮猪型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现“三个优化”,即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