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个乡镇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市(州)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较好;有2所达到省级示范乡镇成校标准。每个村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办学条件与承担的培训任务相适应。
3、县(市)职业教育中心面向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设专业,办好农业类专业;实行产教结合,推行“双元制”,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4、探索乡镇成人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以适应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实行乡镇领导挂帅,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参与组成的学校管理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引进优良种植、养殖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及技术服务,吸引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使农民与学校形成内在的双向需求、双向结合、双向参与的办学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公司+农户+市场”的办学新模式和“试(示)、训、推”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培训、经营、服务”新体系。
(三)科技示范与推广。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深入开展科技转化推广活动,重点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1、形成以县(市)职教中心(成人中专)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上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联农户,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对农民种植、养殖业进行技术承包。每年转化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校均5项以上,县(市)100项以上。
2、实施“县(市)职教中心——乡镇”、“乡镇成校——村组”合作计划,帮助对口乡(镇)、村选准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实施合作计划的双方要有协议、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3、县(市)职教中心(成人中专)和乡镇成校,要建设高产高效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每个县(市)要建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示范基地,不断开发、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引导作用。
三、实施措施
(一)评定办法。在全省广泛开展教育兴农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将首次评选若干个县(市)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以后每2年评定一次。具体评定办法:由县(市)教育部门自查后向市州教育部门申报,市州教育部门对申报的县市评估认可后,报省教育厅审核确定。
(二)激励政策。对于评定的“教育兴农示范县”,将在有关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省教育厅将列支专项经费给予奖励。同时,省里将此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进行督导,对工作停滞,服务经济效果弱化的,将取消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