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的机制,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基本方针,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增加城市数量,有步骤地扩大城市规模,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
——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加强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风景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主导、支撑产业建设。在进一步推进昆明城市化进程、着重发展卫星城市的同时,加大曲靖、玉溪、大理、个旧(开远、蒙自)、楚雄、昭通等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和大城市与城镇的桥梁纽带作用。
——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等途径,走一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小城镇的路子。把发展小城镇与调整乡镇企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小城镇相对集中地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并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与当地经济紧密相联的城镇群。推进小城镇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防止一哄而起。
——推进有利于城市化的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实行户籍登记制,积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对已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村人口,优先落户。调整就业政策,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服务等城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繁荣城镇经济,增强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做好各级各类城镇的发展规划,加大城乡土地整理力度,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七)强化市场开拓,全面搞活流通
有效开拓市场,关系到我省企业、行业与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省能否把比较优势真正变为竞争优势,关系到我省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彻底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开拓、搞活流通作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企业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重视市场的研究和营销战略的制定,要建立强有力的营销队伍;要把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组织生产,切实调整产品结构;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要积极主动到境外进行跨国经营,拓展市场空间。
——建立现代化的新型流通组织,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网络体系。建立完善新型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为农副产品的销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流通保障体系,加快农副产品的销售与运输,扩大我省农产品的外销比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各级政府要把组织好、宣传好本地产品与拓展国内外市场作为己任,要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体系,重视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主动在信息咨询、维持市场秩序、创造和维护品牌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云南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
——要积极主动地采用现代商品交易方式和手段,鼓励利用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交易,发挥信息网络在内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发挥电子商务在捕捉商机、促销大宗产品方面的作用,加快商品流通信息化进程。
(八)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把握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对外对内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形成沿边、沿线、沿江面向世界和国内各省区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