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在确实丧失生存条件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分批实行异地搬迁。继续推广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种养业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向特困村、户倾斜,保证扶贫攻坚任务完成。
——加快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发展。乡镇企业要深化内部改革,重塑新机制,再创新优势,要依托小城镇,集中布局、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储运、保鲜和建筑业等行业,以繁荣小城镇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开发有云南特色的生物、旅游、水能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强省。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充分发挥气候、物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我省烤烟资源的优势,研究开发危害小、保健型的新型卷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开发名特产品和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以天然药物、优质花卉和绿色食品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在各个行业认真推行清洁生产方式。调整现行政策、法规及建设、生产和管理标准,为推行清洁生产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以水电为重点的清洁能源;积极引进、推广先进治理方式和技术,重点治理矿业等破坏生态严重的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内外污染产业进入我省。
——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十五”期间,在国家支持帮助下,启动一批绿色经济重大基础项目,建成“云南野生天然种质资源库”、“国家天然药物工程中心”等重大项目,同时加快适用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在生态农业、天然药物、花卉、绿色食品、旅游、环保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示范性工程。
(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努力开拓融资渠道,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通江达海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打通连接周边省区和国家高等级公路、铁路通道为重点,以公路、铁路为骨干,民航为辅助,水运为补充,建设东连贵州、广西通沿海,北经四川进入中西部地区,南下越、老、泰和西通缅甸等通江达海,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能源建设。以小湾电站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调节性能优越的大型水电站,力争把云南建成国家水电基地。优化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实施城乡电网改造,扩大大电网覆盖面。积极拓展电力市场,扩大“云电外送”规模,使电力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煤炭要控制产量,合理布局,提高加工转化程度和综合效益。
——建设现代通信网。邮电通信要以强化干线网络建设为重点,提高综合通信能力为目的,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各方面数据、图像等高级信息业务的需求;高度重视农话通信网建设,提高电话普及率,改善农村邮电通信面貌。逐步建成集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和宽带化于一体的现代通信网。
——强化水利基础建设。以兴利除害、开源节流、防洪抗旱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重点抓好防洪保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保护、山区人畜饮水、供电、水利科技管理系统建设等工程,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
(六)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