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工业企业的改组和改造步伐。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业体系。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帮助中部地区开好招商会议,制定优互政策,以资源开发吸引人才到中部地区兴办农副产品和生物资源加工项目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生产项目。
千方百计搞活现有工业企业。省经贸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帮助制定通什海南制药厂、琼中五指山制药厂、保亭酒厂、白沙陶瓷厂和糖厂、屯昌陶瓷厂、定安凉果厂和光盘厂等中部地区的骨干工业企业的脱困方案。对毛技洞梯级电站、农康酸厂等“半拉子”工程,要想尽办法盘活;对那些浪费资源、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质量低劣的企业要下决心关闭。
七、努力振兴中部地区旅游业。省旅游局要尽快组织约制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分区规划,明确中部地区旅游远景目标、功能特色、接待规模、开发步骤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特别是要注意与三亚茨海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开发出特色鲜明,具有名牌效应的旅游产品。加快五指山、七仙岭、百花岭、南丽湖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发展步伐。要切实改善中部地区旅游交通条件,加快贯通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交通,尽快发挥出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非少数民族地区不再新上黎苗风情参观点,并通过年审等手段逐步淘汰低水平的旅游定点单位。中部地区各市、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各种有效招施,吸引国内外企业和资金开发旅游业。
八、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从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推广农业优良品种、节水、早作、资源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健全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在中部地区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省科技部门要组织开展奶水牛和五指山香猪繁育、巴西陆稻和海香系列香稻繁育制种、良种木薯繁育的研究,推进产业化生产。积极推广橡胶新创制,提高橡胶单产,延长产胶时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今年要为中都市、县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组织捐献科技图书和资料1万册以上。省农业部门在组织实施“百项农业新技术”、“百万农民培训”和“绿色证书”三大工程时,要向中部地区倾斜。
九、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采取措施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青年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5%和95%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3%和6%以下。省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中部地区教育改革思路,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和规模,既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要提高办学效果。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经济适用人才。省“小康班”招生要向中部地区倾斜,并逐年扩大招生名额。各市、县要参照省办“小康班”的方式,举办市、县“小康班”,并办好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从今年开始,省属中专学校要对口扶持中部地区市、县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生活和住房困难,稳定教师队伍。教育部门今年要启动“跨世纪园丁工程”,加强对中部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组织海口等地优秀教师到中部地区轮流帮教。省局大中专学校录取中部地区学生时,除了原有对少数民族地区降分录取的政策外,可划出一定指标用于录取定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