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结合“百千万工程”的总体目标是:2000年和“十五”期间,在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下,不断拓宽农科教结合的领域,不断丰富和完善农科教结合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造和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最佳模式。在农科教结合示范所在行政区域率先建立政府统筹,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农业、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在本地区农科教结合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推动面上农科教结合工作的开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一)工作推进目标。在今年内,所有示范单位要制定“十五”期间实行农科教结合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农科教结合的政策和措施,全面开展农科教结合工作。在“十五”期间,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农科教结合运行机制,总结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科教结合的经验,达到“先一步、高一层、出经验、出成果、出效益”的要求,推进示范单位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人才培养目标。经过5-6年的努力,逐步培养和建立三支队伍:
一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和农村基层管理干部队伍。通过各类普通高中等院校、成人院校、农厂校等各类农业技术学校的培养,到2000年村干部都要达到持证(绿证)上岗,到2005年乡(镇)干部和科技人员都要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干部和农民技术员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是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到2000年每20户农户有1人获得绿色证书,到2005年每10户农户有1人获得绿色证书,乡镇企业主要技术岗位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使获证农民成为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初高中回乡毕业生、乡镇企业职工、农村复员退伍军人等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同时在农村中学逐步推行“双证制”(毕业证和绿色证书或职业等级证书)和“3+X”办学制度,通过不同形式向农村初、中等教育渗透农业和其他实用技术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
(三)体系建设目标。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