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点原则
1、结合试点地区具体条件,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建设,强调地方特点,体现上海现代农村的特色;
2、以人为本,优化村镇住宅的设计,解决居住功能的合理、经济、完善问题;
3、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依托科技,加大"四新"技术应用及太阳能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效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由当地政府组织,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和建房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实行统一规划,提倡集中建设,加强全过程管理;
5、提高村镇住宅建设整体质量水平,将"完整街坊"、"示范居住区"的创建工作延伸至农村,为今后的农民住宅树立典型样板。
(二)试点目标
2001年初见成效,3年内逐步展现形象,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村镇住宅建设良性发展的建设、管理机制。
三、试点内容和要求
(一)规划
1、规划、布局高起点,并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规划经过市住宅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和规划部门审批;
3、规划选址应具备一定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及其他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方便居民生活。注意环境条件,避免噪声、大气及工农业排放物等环境污染与侵害;
4、试点小区建设规模宜适中,中心村建筑面积宜2万平方米左右,中心镇建筑面积宜5万平方米左右,要避免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每户平均占地面积不超过0.7亩;
5、规划布局要合理,环境尺度亲切宜人,避免单调的行列式排列,要富有江南乡村气息和当地人文特色;
6、加强环境建设,要以绿为主,避免过多、过大的广场、雕塑、硬地等。小区绿地分布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乔木、灌木为主,绿化率不小于40%;
7、适当考虑农民停汽车、停自行车的需要,既要相对集中,又要方便农民的实际需要;
8、小区内各类工程管线宜采用地埋式,进行统一管网综合设计,合理安排,一次建成并便于维修;
(二)建筑设计
1、坚持“以人为本”和“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设计既要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要加以引导,使其功能更齐全,平面布局更合理;
2、平面布置要“全明”,房型设计要多样化。厨房应设脱排油烟机烟道和热水器烟气道,卫生间应考虑干湿分离。宜在底层设一定面积的储藏空间且考虑其通风防潮效果;
3、建筑造型宜采用坡屋顶或平、坡结合的方式,要亲切、活泼、空间丰富。平屋顶部分可根据顶层房型的变化,同时宜考虑增加露台设计,结合屋顶绿化布置,丰富屋顶形体空间效果。建筑宜采用独立式、联排式、并联式及庭院式等多种形式,以低层、4层以下多层结合为主,不宜做高层和小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