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农村改厕工作涉及面宽,技术性较强,投资也比较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爱卫会、妇儿工委和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职能,依靠各成员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不断推动我省农村改厕工作向前发展。
各级爱卫会和妇儿工委是抓农村改厕的主要协调和执行部门,要相互配合,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类指导、抓好试点,推广先进经验,并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制定规划措施,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农业部门要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肥料建设工作,大力推广“三联通”沼气厕所。将改厕工作纳入小康村(户)考核内容。
卫生部门要把农村改厕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保证办事机构、人员、经费的落实。积极向农民宣传改厕防病保健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卫生的习惯。
建设部门要把农村改厕纳入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双百”小城镇建设,抓好改用工作。要组织农用设计评比,将优秀设计方案编制定型图,提供农厕设计给用户选用。做到建新房与建卫生厕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科技部门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计研究,设计出适用于我省不同地区的新型卫生厕所,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协助做好农村改厕工作。
交通部门要积极做好交通沿线和加油站的厕所改造工作计划部门要把农村改厕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财政部门要及时安排一定的改厕专项资金,对上级下拨的改厕经费要及时拨付到位,不得挪用,做到专款专用,地(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根据省级财政部门下肢的资金数分别按1:1的比例,安排改厕专项资金。
水利部门在抓好乡镇供水、解决农利人畜饮水问题的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村的改厕工作。
外经贸部门要积极协助争取国际援助资金,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促进全省改厕工作。
民族部门要积极抓好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风情点的改厕工作。 旅游、文化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文化、旅游景点及其交通沿线的改厕工作。
国土部门在审批农民修建新房用地时,对厕所用地要给予优惠。
扶贫部门在安排、使用扶贫专项资金时,对改厕项目要予以扶持。
民政部门在安排灾民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时,要指导搞好厕所建设。
教育部门要把改善学校的公厕和开展学生健康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