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财务核算,搞好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管好、用好资金。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地进行至关重要,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建立灵敏高效、监控严格的财务核算系统,所有企业都要创造条件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杜绝资金分散、账外循环和以各种名目设置“小金库”的现象,完善企业内部银行制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编好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严禁少计少摊成本或乱挤乱进成本,保证各种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可靠。三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其对资金运用的监督控制能力。特别是实行母子公司体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切实加强对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重大资金运作的监控,必要时可实行财务人员下派一级的办法。四是下大力气催收应收货款,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和销售,坚持货款两清,防止发生新的拖欠的同时,全面清理已发生的拖欠,明确责任,强化奖惩,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实施名牌战略,搞好质量管理。企业要面向市场,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加大技改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创出一批享有较高信誉的名优产品。要大力开展对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控制工作,严禁无标准生产和不按标准生产,重视产品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把好原材料和外协件入厂质量关,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度;要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对一些关键和特殊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岗位达标”等技术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及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五)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企业改革的重点是转换经营机制,必须在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上狠下功夫。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制度,重点是对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做到能上能下。企业不再具有行政级别,管理人员不再具有“干部”、“工人”身份界限。所有岗位都要通过竞聘确定目标任期,所有上岗人员都要通过对其考核确定奖惩。同时要改革与市场竞争需要不相适应的企业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一般不得超过三层,管理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0%。改革企业内部劳动用工制度,重点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通过科学测定工作岗位和岗位的工作量,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年度考核结果对在岗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富余人员较多的企业,要下大力气进行经济性裁员,实行下岗分流,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短期合同工。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重点是根据企业效益和管理基础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加岗位技能工资、效益工资、计件工资、结构工资、记时工资、定额工资或给予股权、期权奖励等。要提高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的活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例,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