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区域化布局原则,加快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发展。就全省而言,仍按北麦南油城郊菜,山区多种马铃薯的要求布局,即长江流域优质商品油菜生产区,主要发展油稻稻、油菜棉、油瓜稻等高效配套模式;北纬31°以北优质商品小麦区,主要发展麦菜棉、麦稻、麦瓜菜、麦玉薯等高效配套模式;鄂西山区优质马铃薯商品生产区,在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措施的同时,稳定发展薯稻、薯玉菜等配套模式和魔芋、高山茶等特色品种;武汉、黄石及其他城市郊区以蔬菜为主的高价值经济作物区,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有较高附加值的城郊型农业。要注重优化区域内作物结构。淘汰不适宜区,调减次适宜区,压缩分散的低产低效农作面积,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区域性产业带,提高秋冬播作物的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突出县域特色,根据各自的优势,集中开发特色优势产品,培植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四、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原则,加快大基地、大产业的建设。今年秋冬播生产要按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推进适度连片种植、特色生产、专业经营,努力培育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优势产品。全省部署建设5万吨双低油菜籽、10万吨优质小麦、15万吨优质稻、20万吨反季节精细菜、100万头三元杂交猪、1000万只肉禽的商品生产基地县市和相配套的加工流通企业或组织,真正形成规模生产、规模运销、产生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质效统一原则,加快推广实用高新技术。从我省实际出发,一要加强优质良种的选育、引进、推广。以优质、专用为目标,兼顾产量和抗性指标,加快优质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二要推广与优质良种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三要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为重点的节本降耗增效技术;四要推广粮粮配套,粮经结合的高效模式栽培技术;五要推广以种地养地和无残毒生产资料应用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六要推广全价配合饲料饲养技术;七要推广特种畜禽、特种水产养殖技术;八要推广设施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加速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在于科技体制、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创造优惠条件,营造宽松环境,鼓励和扶持科研人员走向经济主战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施展才干;鼓励和扶持农技推广人员承包、领办、租赁农业科技示范田,培训大批农村能人争当农业科技示范户,促进科研与生产、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真正把科教兴农的国策落到实处。
六、坚持抗灾夺丰收原则,加快避灾减灾农业的发展。针对我省自然灾害的规律性特征,鄂西北特别是鄂北岗地,要重点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沿江滨湖区,要重点发展水生作物和避涝、耐涝品种。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市场导向原则,宜旱则旱、宜水则水、宜粮则粮、宜经则经。针对灾害的发生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时空差、旱涝差,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茬口,增强作物的抗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力争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效益,实现灾年夺高产,年年夺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