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加大对建设性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的审查力度,强化对基本建设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拨款管理,严格对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对建设性支出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重点支出部门或项目试行稽查特派员制度。全面实行单位财务制度公开、财务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的民主理财办法。完善财政监督方式,实行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部门外部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形成财政部门、公共会计、中介机构和支出部门多层次的财政监督体系,把财政监督贯穿到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财政支出效益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各项重点支出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财政支出与部门目标任务紧密挂钩,逐步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协调运用行政、法律、审计等手段,构筑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督和控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规范资金分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坚决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进一步严肃财经法纪。
八、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推进财政支出改革,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涉及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财政支出改革。同时要根据财政支出管理与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结合本地实际,指导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把握好改革力度,协调好工作关系,牢牢掌握财政支出改革的主动权,妥善化解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调动方方面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财政支出改革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确保财政支出改革的顺利进行。
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适应改革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不放松组织收入的同时,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各级政府要将财政支出改革成效作为评价财政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并予以奖惩,增强财政部门做好财政支出改革工作的责任感。
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全局观念,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财政支出改革,从自身做起,切实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的支出管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有关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财政支出改革的意义和各地支出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理解、支持财政支出改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