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
财政支出改革意见的通知
(皖政[2000]29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的关键环节。各级政府必须从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继续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攻难克坚,根据《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支出改革,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健全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努力构建财政支出管理的新机制、新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改革的大局出发,积极参与、支持、配合财政支出改革,共同做好改革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000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改革的意见
近几年来,我省财政支出管理与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级财政在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转换步伐的加快,我省财政支出范围、结构和管理上的矛盾逐渐显露,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为此,省政府决定,在努力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改革。具体意见如下:
一、确立改革的思路,明确改革的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财政支出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进一步明晰财政支出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财政支出方式,规范财政支出秩序,逐步建立范围清晰、分配科学、支出高效、监督有力的财政支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思路,今后几年全省财政支出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以保障公共支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重点的财政支出决策、分配和管理体系。一是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原则,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财政支出格局,促进财政职能转变到保证社会公共需要上来。强化社会公共性开支,重点保证国家政权建设的支出需要,保证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改进财政支出预算体系和管理方式。规范预算编制方式和程序,强化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逐步实现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改进财政支出管理方式,借鉴市场的办法和规则管理各项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加快财政法制建设,严格财政法制管理,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