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约农民增收趋缓的主要因素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也就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这种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全市的实际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格因素的制约。近几年,农业连续丰收,大宗农产品销售不畅,总量供给大于需求,出现结构性相对过剩,导致价格下跌。虽然上半年夏粮生产受春季持续干旱的影响,但产量下降总体不大。全市粮食总产92.6万吨,与上年比少了3%,仍然是丰年有余。但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价格下调,农民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在生产费用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情况下,今年小麦价格较去年每公斤下降0.18元(中级阶:1999年1.28元/kg,2000年1.1元/kg)。全市夏粮收购中农民减收2亿多元。高陵县仅小麦一项全县农民较去年少收入1541万元,人均少收入74.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4%。蔬菜生产由于今年受持续干旱和沙尘的影响,上半年总产58.8万吨,完成全年计划138.5万吨的42.5%,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水果价格同比下降了57.6%。畜牧业生产虽说是呈走出低谷,回升发展的态势,但禽蛋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上半年禽蛋总产10.54万吨,价格每公斤3.8元,每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0.6元,全市禽蛋因价格下降减少收入0.93亿元。由此可见价格因素的制约,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大。
(二)质量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下跌和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质量差,而一些优质品种的价格还是看好的。比如粮食收购企业对优质小麦收购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可以看出,发展“两高一代”农业,仍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我市成规模、成批量的优质农产品不多,农产品质量不高,突出的问题是“优质产品不优,特色产品不特,名牌产品不名”,这实际上是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不高,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影响农民收入增长。
(三)成本因素的制约。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依然存在,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农民在扣除物质成本后所得纯收入甚微,把劳动力成本计算在内,甚至呈现亏损。据调查,今年我市小麦亩均成本140元,亩均产量247.5公斤(70%自用,每公斤1.2元,30%销售,每公斤0.84元),每亩毛收入270.30元,不计劳动力投入,每亩纯收入为130.30元;去年我市玉米亩均成本103.80元,亩均产量338.90公斤(40%自用,每公斤0.84元,60%销售,每公斤0.70元),每亩毛收入为256.20元,不计劳动力投入,每亩纯收入为152.40元。因此,粮食生产在一些区县存在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直接影响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