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积极开拓劳务市场。组织引导农民到西部地区开展季节性或常年性务农务工;租赁、承包土地,进行农业、畜牧业开发和植树造林。以我省在西部的现有劳务队伍为基础,加强组织管理,打出安徽牌子,承接劳务工程,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特别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为我省能源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增强我省煤电竞争力。加快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开发和应用洁净煤技术,关停规模较小、综合能耗高的小型燃煤发电机组,降低煤炭和电力的单位生产成本,努力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
二是发展高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利用我省较充足的能源和西部输入的能源,在沿江和沿输气管线地区发展一批大耗能、大耗水、大运量、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的工业。
三是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深加工业,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尤其要加快机械装备、日用电器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支持西部开发。总结推广合肥叉车集团兼并宝鸡叉车厂、荣事达集团兼并重庆洗衣机厂的经验,推动全椒柴油机、飞彩农用车、江淮汽车、海螺建材和长江农机集团等优势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分厂和组装车间,或兼并重组同类企业,进行产品扩散。
四是联手发展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在加大我省“两山一湖”等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加强与西部地区旅游业的联合和协作,开辟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引智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同时抓住东部地区结构升级后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改善我省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特别加强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塑造良好的执法和服务形象。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做好对境外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招商和引智工作,同时也积极吸引西部有实力的企业来我省投资。
七、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鼓励本省企业和各市、地参与西部地区的开发。以企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鼓励企业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通过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和市场开拓,运用市场方式,参与西部的联合、购并与协作。特别要注意利用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源,“借壳买壳”,“借船出海”,全方位推进资本运作。政府要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多方面创造条件,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路子。
二是积极进行教育合作和科技交流。利用我省师范院校较为雄厚的资源,为西部地区培养、培训教师,并开展一些高中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组织我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到西部省区考察,接受对方委托,走向培养西部大开发急需的人才,发展科技交流,转让成熟的科技成果,或共同研究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技难题。动员和鼓励一部分科技人才到西部参与开发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