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的调整强化了居民旅游倾向。适应扩大内需的需要,国家在旅游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限制消费的各种政策基本消除,同时旅游投入进一步增加,这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特别是休假制度的改革,使居民的闲暇时间更加充裕,出游机会大大增加。
——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推进特大大提高旅游企业的活力。“十五”时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推进旅游经济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消除计划经济和小生产旧框框的束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各项旅游设施的改善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日趋完备的物质条件。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日益发达的现代化信息通讯网络,布局渐趋合理的生活保障系统,精心推出的各种旅游项目,以及向国际标准化迈进的接待服务水平,使“两山一湖”发展旅游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大大增加了旅游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
(二)旅游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为指针,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市场导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社会参与,围绕“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展示佛文化”这一主题,实施推进大开放,开展大协作,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带动全省旅游大发展的整体战略,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产业支柱化、经营国际化、产品特色化、设施现代化,使“两山一湖”在迈向世界级旅游胜地的进程中再上新台阶,以旅游带动皖南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全省联动、整体推进的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中要始终贯彻以下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发展旅游经济。确定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地位,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尽快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增加社会需求、扩大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努力扩大旅游经济总量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现有的旅游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对投资方向进行合理的引导,针对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的供求矛盾,合理安排投资重点和次序。
——坚持开放兴旅、创新促旅思想。适应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加快营建公平公正的旅游市场环境,彻底清理妨碍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实施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形成系统的产业创新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旅游业高效、持续、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