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的差距和主要制约因素
“两山一湖”的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旅游市场的巨大空间相比,与支柱产业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先进旅游区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市场份额小。从国际市场看,1998年,黄山市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只占全国的0.5%,在全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中名列第30位;一级市场(第一站市场)不到7%,游客在黄山的逗留时间在全国处在下游的位置。二是人均消费低。1998年,黄山市旅游外汇收入不到全国的0.2%,按人次计算的游客人均花费低,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还处在初始阶段。
差距的产生,主要受制于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力仍显不足。黄山机场尚不具备洲际通航条件,没有国际航班;区内没有铁路枢纽,池州还未通铁路;道路等级较低,内外部公路网连接不畅。二是产品系列少。现有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滞后,徽文化、宗教文化等专题产品开发不够。三是旅游设施还比较落后,配套不完善。区内至今没有四星级、五星级饭店,没有国际知名连锁酒店和大型休闲、度假、文化、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购物、娱乐等非观光消费比例偏小。四是旅游城市功能弱。缺乏足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举办大型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所需的集散能力亟待提高。五是本省和区内旅游企业竞争力弱。企业的发展仍然受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不足。
二、“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任务
(一)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旅游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全面确立的重要阶段。“两山一湖”旅游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
-—经济全球化将从多方面对旅游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即将加入WTO,有利于“两山一湖”旅游市场的扩大,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利于通过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促进旅游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富有竞争活力的,按国际规范管理模式运作的旅游经济体制和运营机制。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后若干年中国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将年均增长8%,并在下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两山一湖”通过强力推进市场开拓,将能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旅游市场份额。
——旅游正在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时尚。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将全面进入小康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旅游作为消费产品,能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修养身心,陶冶情操,提高文化水平,因而成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和消费层次的迫切需要。据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国内旅游将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两山一湖”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