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二、“十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指导原则
  根据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建议》的要求,“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发挥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江下游中心城市的作用,把南京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使我市在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民生活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经过“十五”和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十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预期目标为10%左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长:倍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切实贯彻以下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千方百计把南京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市所有问题的关键。根据省委“南京要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的要求,面对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和我市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始终保持比全国、全省平均速度快的态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壮大城市的综合实力,把南京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
  第二,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南京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结构转型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大力抓好结构调整。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同时通过调整使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更加合理,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第三,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敢于突破,大力推进以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抓紧建立适应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情况的经济组织、经济法规和管理体制,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养和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坚持立足市情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在继续坚持“九五”期间各项战略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十五”期间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抓好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处理好现实与可能、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第五,坚持把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解决“富民”问题作为关系全局的突出任务来抓,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确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要求,作为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
  第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文明建设,真正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加快文化大省的文化中心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化水平,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