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经理(厂长)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十五”期间,,每年抓好100家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的工作,重点集团、大型企业、名优产品和出口创汇企业都应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加快工程、服务类企业的贯标进度。要从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实行质量否决制,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5、全面推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要把售后服务作为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商业企业要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认真实行商品质量先行负责制。要加强对各类专业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促进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企业质量工作的引导
6、继续推进名牌战略。集中力量培植和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古有率大、品牌信誉好的名牌产品,为适应加入WTO后的竞争形势,坚持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原则,定期认定名牌产品。要在全市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
7、组织产品质量攻关。为了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组织企业瞄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质量指标开展质量攻关。“十五”期间,全市要有60项以上的产品主要或关键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巩固消灭无标生产成果,全市产品标准覆盖稳定保持在95%以上。市政府将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十五”期间,我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应达到80%以上。指导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直接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加大对企业依法管理的力度,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必须符合强制标准。围绕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服务标准化工作。以制定农产品标准为先导,逐步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
9、加强企业计量工作。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企业要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要普遍推行计量合格确认,计量基础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有积极采用先进计量测试方法,提高计量测试能力,达到计量保证确认或完善计量体系的要求。对生产定量包装产品的企业实行计量保证能力考核和定期抽查制度。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和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和合格率均要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