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联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统筹协调,抓好一批能够带动协作区经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项目。重点围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数字化视像设备、生物工程、新医药、清洁能源等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形成一批依靠技术创新带动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新兴产业集团。
(12)携手共建技术市场,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为加快协作区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协作区要联合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和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建立健全区域性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电子网络商务交易市场。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通过联合办学、合作开发、学术交流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协同开发农业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1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作建设一批跨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突出各省区农业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围绕一些优质高效农副产品,组织有关方面制订规划,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组建融科研、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团,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14)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单位在各省区设立的科研试验站点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农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农业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使协作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15)建立健全协作区防疫体系,加强毗邻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的联防联治。要进一步完善协作区的疫情测报网络,加强疫情信息交流和疫病防治方面的联合与协作。
七、实现大联合,促进大发展
(16)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内开放,建立区域性联合开发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协作区各方负责人会议制度,以项目联合为“龙头”,以企业联合为主体,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联合协作,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互利为驱动的联合开发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协作区的企业之间开展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收购兼并、产权交易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扶持民间组织的协作交流。
(17)加快协作区工业结构调整,共同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地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鼓励企业进行跨省区兼并、联合、重组,促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逐步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从整体上提高协作区工业的素质和竞争力。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