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我省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电力工业在全省各地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对加快我省结构调整步伐,把电力工业尽快培育成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财税大户,对于改变我省经济落后状况,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电力市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如果不抢抓当前有利时机,使我省电力工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近期“西电东送”的目标将难以落实。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刻理解“西电东送”建设对我省经济发展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华南地区“西电东送”工作会议的部署,把“西电东送”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树立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电力工业作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将实施“西电东送”作为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来抓落实。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加快贵州电力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实施“西电东送”要贯彻远近结合的原则,既要有长期的奋斗目标,又要有近期的战略重点。当务之急是要实现近3至5年“黔电送粤”的具体目标,同时要用10年或更长的时间, 把我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实现大规模“西电东送”。为此,必须做到起步早、快步走。
总体设想是:结合国家“西电东送”规划布局,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省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按照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火电、实施水火互济的发展思路,在加快乌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同时,积极发展“西电东送”火电群基地,使之在“西电东送”中真正发挥水火调剂补偿运行作用,加快主干电网及输电通道的建设速度,增强我省电力外送能力,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在能源建设上实现重点突破,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能源强省和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具体目标是:到2003年,全省发电装机达到900万千瓦以上,外送能力达到200万千瓦;2005年全省装机达到1400万千瓦以上,向广东送电能力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十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电力装机1400万千瓦,建成投产800万千瓦左右,并为“十一五”的电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