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海口市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5年内,力争3至5所学校达到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8至10所学校达到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20所学校达到本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
  与此同时,积极承担国家级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并成为海南省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的主要承担者。
  5.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全市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高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2002年初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2003年城区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2004年所有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到2005年,全市高中学生平均8人拥有1台计算机,初中学生平均12人拥有1台计算机,小学生平均20人拥有1台计算机。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实验研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实现网络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组合,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保证我市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参加国家级、省级CAI课及CAI课件评比活动(包括论文评选),并经常开展全市性学科学艺竞赛、观摩、评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0年1月—2001年6月)
  1.宣传发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及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海口市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2.组织机构。建立海口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和管理机构,并有效行使职能。
  3.硬件建设。出台海口市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总体方案,并启动海口市教育科研网、海口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海口市教育信息资源库、海口市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校园网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4.基地规划。完成海口市教育信息化基地建设规划,并做好培训基地、科研基地、开发基地的选点和筹建工作。
  5.培训工作。继续抓好师资队伍的初级培训,完成骨干队伍的中级培训。
  (二)第二阶段(2001年7月—2003年12月)
  1.海口市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规划所规定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取得效益。
  3.师资队伍基本完成中级培训,专业队伍着手高级培训。
  4.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软件开发产生效益。
  (三)第三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
  1.达到本方案制定的目标,完成本方案所规定的任务。
  2.涌现出一批有全国影响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使我市步入全国计算机实验区的先进行列。
  3.建成我国南方有影响、有特色的教育开发基地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