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重点建设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心镇,建设一批有地方民族风格和产业特色的小城镇。到2005年,全市新增建制镇30个,总数达80个,从事非农产业人口达到21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
中、远期目标。将安宁、宜良、嵩明三个次级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部分城关镇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巩固已建成的重点小城镇。到2015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口达到25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把昆明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上乘的旅游、商贸城市和中国西部居住环境与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
三、搞好小城镇发展的布局与规划,突出自身特色
(一)小城镇的布局与规划要从战略的高度着眼,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总体规划中。我市小城镇主要沿四条城镇带布局,即:
(1)环滇池城镇带,包括西山区、官渡区、安宁市、晋宁县、呈贡县的城镇。
(2)昆东城镇带,包括嵩明、寻甸、东川的城镇。
(3)昆石城镇带,包括宜良、石林的城镇。
(4)昆禄城镇带,包括富民、禄劝的城镇。将安宁、宜良、嵩明发展成三个次级城市乃至中等城市,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并以此进一步带动一批小城镇快速成长。小城镇建设要分类指导,从2001年开始,用3—5年时间,重点建成一批聚集能力明显增强,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基础条件,有一定特色的小城镇。今年先启动官渡区官渡镇,西山区团结乡、厂口乡,东川区碧谷镇,安宁市八街镇、草铺镇,宜良县汤池镇、九乡乡,石林县西街口乡、北大村乡,嵩明县小街镇、杨桥乡,呈贡县斗南镇、马金铺乡,富民县者北乡,晋宁县晋城镇、宝峰乡,禄劝县茂山乡,寻甸县糖子镇、城关乡“20个明星小城镇建设工程”。
(二)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树立超前意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特色。规划切忌贪大求洋,立足以人为本,科学求实。要根据自身的地貌环境、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与民族风情,形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自成一家的小城镇发展新路。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要一次规划到位,至少20年不落后。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功能定位要合理,实现一镇一品。要找准自身的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条件较好的小城镇重点发展粮食、烤烟、蔬菜、花卉、畜禽、水产、林果等绿色经济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工矿企业较为集中的乡镇,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外于交通要道,区位条件优越的乡镇,可重点发展仓储、运输业;具有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的乡镇,要大力发展商贸业;风景秀丽、文化遗产丰富、民族聚集和地理形态独特等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乡镇,可主要发展旅游业。建成一批农业开发型、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商贸流通型和旅游休闲型等各具产业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小城镇。
(四)搞好对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要保证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规划一旦制定通过就不能随意改动。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对规划不适宜的地方可进行补充完善,但不能换一届政府改一次规划。任何领导人都无权批准违反规划的建设项目,对无视规划的违法违纪者,要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