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公路建设绿色长廊应与“山川秀美”工程有机结合,注重总体效果,协调环境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的复杂地形地段,采取多架桥的方式,以避免削坡破坏生态环境。山区公路应重视地质选线,防止地质灾害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少占林地。隧道设计应贯彻“早进洞、晚出洞”的指导思想,洞门型式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尽可能减少对山体的切割。
加强公路建设管理,贯彻实施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投资效益。公路建设项目按国家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负总责。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
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把加强建设市场管理,严格执行基建程序作为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采取措施,狠抓各项落实工作。建立健全“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规范政府监督行为,加强政府监督,加强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行业管理,加强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现场质量综合考评制度、工程质量奖惩制度、施工现场挂牌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提高我省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水平,铸就精品工程。
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建设水平。科研和技术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注重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逐步实现我省公路交通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注重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和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不断提高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确保建设质量。深入研究长大公路隧道、黄土沟壑区深沟大跨度桥梁建设技术、特殊地质病害防治及复杂水文情况工程建设技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在关中交通密集地区和城市地带积极开发ITS技术,缓解交通拥挤。广泛应用卫星遥感、航测、CAD等先进的勘测、设计技术,优化设计方案。注重加快交通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创造条件,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交通专家;搞好交通科研机构和科技体制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公路建设是全省人民在新世纪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尽快建成全省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