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刘淇市长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报告的通知

  全面实施科教兴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五”时期,要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增加效益、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都市型郊区经济。继续坚持和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加快发展生态型养殖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减少农药、农膜、化肥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争取在现代生物技术、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形成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园和现代农业企业,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批发市场、贸易组织三类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产地批发交易市场,促使农产品货畅其流。
  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加强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带动郊区二三产业发展。以区县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为重点,积极引导乡镇工业集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在保护好山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强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继续以山区水利富民工程推动开发式扶贫,实施财税、信贷、电力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山区建设,努力改善山区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与平原地区的差距。动员和组织全市各行业积极支持山区发展。
  (二)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城市各区域的功能要求、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逐步形成由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密集区、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平原现代农业区、现代加工工业区组成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十五”期间要按照服务城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以工业布局调整为重点,推进全市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促使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密集区。城市四环路以内,除保留少部分清洁型高新技术企业、方便人民生活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及研发、销售中心外,主要发展各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商品流通、邮政电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沿公路一环,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园”为主体,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增长的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各园区相对分工、合理发展。在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发展以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研究开发为特色的京西生物医药创新带、以航天技术为特色的京南航天科技园、以生物医药研发和医学科学创新为特色的宣武先农坛医学科学城和以基因研究与应用为特色的顺义基因科技园。沿八达岭高速公路、京密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方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广阔空间。
  平原现代农业区。以划定的基本农田为基础,着重搞好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根据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和以农产品为对象的加工业,形成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在规划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平原生态圈,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屏障为出发点,主要发展林果、畜牧、旅游和其它符合生态要求的绿色产业。
  现代加工工业区。以区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小区为依托,吸纳本地工业集中发展,承接市区工业转移,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依据区域功能规划要求和现实基础条件实行相对分工布局,北部和东北部集中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轻纺服装和环保产业等;南部和东南部集中发展机电、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等;西部集中对现有的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进行调整改造。积极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向区县工业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搞好区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功能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的集中发展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加快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调整。进一步加大搬迁调整力度,推进四环路内工业企业分期分批有序搬迁。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规划市中心区内的工业用地比例由目前的8.74%降至7%,达到削减市区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基本解决工业企业污染扰民问题。搬迁调整要与技术创新、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利用外资、区县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紧密结合,防止简单的空间位移,实现高效益高水平发展。继续落实好各项扶植政策措施,为搬迁调整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加快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进首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十五”时期要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领域,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使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优势、高效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集中。在其它行业领域中通过资产重组,逐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加工工业、商品流通业、餐饮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按照先一般行业后重点行业、先中小企业后大型企业的顺序,推动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数量。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依法保护其合法经营,促进公平竞争。要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资金融通、进出口权获得等方面,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并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必要的帮助。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的限制和市场准入,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他领域都允许社会投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物业管理、环境卫生、教育及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打破一些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多方面社会投资进入。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规范的信贷服务和融资渠道。鼓励私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允许收购各类上市企业。支持私营企业依法从事国际贸易业务。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融合。在股权明晰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参股、联营、承包、合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扩大非国有资本的比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
  (四)加速首都经济社会信息化
  积极追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渗透、辐射作用,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首都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建设国际水平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北京市宽带IP城域网。继续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首都传输骨干网。建设完善大容量的首都地区电话网,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开发基于IP技术的多种业务。有线电视网在完善光缆环行干线的基础上,建设好通向远郊区的光缆干线,满足双向有线电视业务和数据传输业务的需求,扩大普及率,开展交互式服务等业务。加快各领域信息网建设,建设好广域网、局域网和园区网,保证国家统一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完善公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增强、完善互联网交换中心能力,实现计算机网的无缝、高速高效和安全互连。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大力发展宽带接入,促进全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综合邮件处理中心为主,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完善北京邮政网络功能,合理布局邮政网点,满足首都经济建设和市民用邮需求。
  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集中首都的信息科研力量,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重点搞好宽带网和网络应用集成、多媒体、信息系统集成、无线数据通信等关键技术和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防病毒等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软件,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各领域信息化。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各级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实现部分政务网上办公,提高办事效率。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强社会公益性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在公共收费管理和服务领域,大力推行IC卡系统,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推广网上查询、网上预订、网上宣传等面向大众的信息服务,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加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和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重点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应用计算机管理和辅助设计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和装备工艺;应用网络技术,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金融、财税、贸易、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十五”时期着重建设数字北京工程,加快电子商务工程、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科教信息系统、劳动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加快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普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推行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加强信息化知识宣传,促进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在全社会普及,显著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
  三、拓展开放型经济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