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820亿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左右,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3%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发展的重点及主要任务是:
一、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进产业化经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的发展目标。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发展果品、畜牧和蔬菜等农业主导产品。按照确保我省粮食供求大体平衡的要求,稳定播种面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扩大优质小麦、水稻、小杂粮和专用玉米生产,努力使粮食总产达到1200万吨,并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继续实施优果工程,在优生区扩大种植面积45万亩,提高早熟和加工果种植比例,加快标准化苹果出口基地和加工专用果基地建设,使优果率提高到45%。因地制宜抓好猕猴桃、酥梨、红枣等果品和林特产品生产,逐步扩大基地规模。以秦川肉牛、肉羊和奶畜养殖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积极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探索秸秆养畜新途径。进一步扩大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增加适销对路产品。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切实抓好农产品转化加工。在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户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使企业与农户形成较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在这一方面,今年要在果品和畜牧产业化上谋求新的突破。积极建设一批果品贮藏设施,使贮藏能力扩大到200万吨;抓好一批果汁加工企业发展,力争出口果汁5万吨。畜牧业要围绕壮大奶业和发展肉、蛋,积极发展养、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幅度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又一重要的增收来源。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使用。今年计划安排水利建设投资35亿元,基本建成宝鸡峡加坝加闸、三原西郊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东雷抽黄干渠以下配套、洋县卡房水库、南郑云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抓好石门水库、石头河水库等一批病险水库的加固;开工建设安康黄石滩、渭南涧峪等水库;加快东庄水库前期工作。继续开展“南塘、北窖、关中井”的群众性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和农村人畜饮水提供水源。坚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推广普及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抓好农村电网、道路、通信、服务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进一步务实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