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水稻稳定“合系”品种面积,扩大示范、推广滇系四号、银光、滇粳优1、2号、滇超2号、凤稻11号、滇屯502、云辉188等优质品种;玉米稳定“会单”系列、晴三等高产良种面积,推广“农大108”、“冀丰503”等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良种,扩大示范优质鲜食玉米和高油、高蛋白玉米;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扩大示范推广优质食用豆类。利用秋冬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抓好晚秋多熟立体种植,市计划内种植面积亩均增收300元以上。
(四)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1、抓好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水稻良种80万亩以上,良种统供率达到30%以上,水稻种子包衣示范10万亩;推广杂交玉米74万亩,杂交玉米包衣率达到80%,良种统供率达到98%,完成杂交玉米制种6000亩。
2、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摆秧、覆膜节水栽培技术。旱育秧4.6万亩,移栽大田61.51万亩,示范抛秧3.63万亩,摆秧6.42万亩,示范水稻覆膜节水栽培0.5万亩。
3、推广玉米高产栽培60万亩,平均单产500千克以上。其中玉米“118”工程26万亩,平均单产800千克以上。推广玉米育苗移栽26万亩,其中塑盘育苗12万亩(含新增塑盘育苗2万亩)。
4、在禄劝、寻甸、东川的贫困冷凉山区实施12万亩“温饱工程”,巩固扶贫成果和确保如期脱贫。
5、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秸秆利用。
6、加强大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病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鼠密度控制在5%以内,旱地化学除草10万亩。
7、抓住最佳节令,按质按量完成大春生产种植任务。确保水稻立夏节令栽插面积完成95%以上,玉米在立夏节令内完成水浇地种植和“118”工程育苗移栽。
8、抓好移民安置点生产扶持及重点科技措施推广,使水稻、玉米单产分别达到500千克和400千克。
(五)转变作风,扎实工作
要完成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端正思想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端正工作作风,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体现“三个代表”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按《
农业法》的规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把加强农业和增国农民收入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转变作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科人员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保证各项重点科技措施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