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农业局《昆明市2001年大春生产意见》的通知

  1、为确保粮食安全,全市大春粮食总产量90万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21.77万亩。其中:水稻82.31万亩,平均亩产515千克,总产42.39万吨;玉米77.6万亩,平均亩产425千克,总产32.98万吨;薯类、杂粮、大豆61.86万亩,总产14.63万吨;晚秋作物20万亩。
  2、进一步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3万亩增加到20万亩;优质鲜食和高油高蛋白玉米由去年的2万亩增加到5万亩;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20万亩,优质食用豆类10万亩;抓好晚秋多熟立体种植12万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4%。
  二、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
  我市的粮食生产虽然实现连年丰收,但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优质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农业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影响。因此,要牢固树立农业是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的思想。注意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保证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十五”期间我市粮播面积要稳定在400万亩以上,粮食年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其中大春粮食总产稳定在90万吨以上。一方面要通过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证粮食总产在粮播面积逐步调减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增加效益。各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稳定扶持政策,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依法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面向市场,调整结构
  各地要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前提下,抓住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区域布局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城郊地区要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立足昆明市场,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产品生产,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集中连片发展,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要加快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农村市场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远郊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布局,发展优质粮、专用粮,提高种粮效益。边远贫困地区要在稳步解决温饱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优质脱毒马铃薯、优质杂粮、优质食用豆类,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