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的配套措施 为确保改革试点的顺利实施,县(区)要进行以下配套改革:
(一)认真清理财政供给人员)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对现有财政供给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对不在编人员、临时聘用人员予以清退,对现有在册超编人员予以妥善处理。
(二)推进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一 是全面实行“票款分离”改革;‘是对实行财政补助单位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三是研究建立 有关激励相约束机制,调动有收入单位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应收尽收。
(三)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和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为正确处理县乡财政关系,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对应由乡镇管理的事权财权应下划给乡镇管理,并相应调整县乡财政体制。
(四)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对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主要是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实行会计委派制。
四、改革的进度要求。2001年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耍全面推开。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实施进度,大体划 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3―4月份)为方案制定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领 导机构,组织专门力量,精心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县(区)改革方案在4月底以前报市财政部 门.并签订责任状。第二阶段(5―7月份)为实施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单位的财产物资、 财务收支、银行帐户等进行全面清理;组建会计中心和政府采购中心等相应机构;做好计算机 应用的技术准备;对改革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发动等。第三阶段(8―9月份)为全面实施阶 段。对改革实施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第四阶 段(10―12月份)为总结完善阶段。县(区)对改革情况进行自交和总结,市级开展一次专项检 查,以总结各地经验,继续完善和深化这项改革。
五、改革的组织实施
(一)市、县(区)成立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市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编办、市 监察局、市审计局和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负责市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领导小组 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市委宣传部参与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宣传工作和改革方案制定、改革工 作的检查、评比表彰工作;市人事局、编办牵头制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协调改革 过程中有关机构和编制问题,参与改革方案制定、改革工作的检查、评比表彰工作;市监察局牵头制定与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配套的监督检查办法,组织对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工作的监督 检查,参与改革方案制定和评比表彰工作;市审计局牵头制定与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相配套的财政审计规划,组织安排全市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后的专题审计,参与改革方案制定、改革工 作的监督检查和评比表彰工作;人民银行淮南中心支行制定适应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要求的财税库衔接运行程序,协助搞好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号清理和移交工作,参与改革方案制定、 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比表彰工作。各县(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要实行明确的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