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优化进出口结构。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将全面建设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要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加高技术商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国外市场需求,增加商品和服务领域出口规模,继续发展和规范加工贸易,建立加工贸易区,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服务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兴商办厂,开拓国际市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编制和定期公布长沙市产业导向目录。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环保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金融保险业、电讯等服务业,把世界先进的成熟技术引进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长投资,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发展项目融资、股权融资、企业并购等多种筹资方式。“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达20亿美元以上。
  加强横向经济技术协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国内横向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一方面,吸引沿海先进地区的技术与资金;另一方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拓展西部市场。积极参与西部开发。继续加强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十九、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自然长率控制在5‰。以内,至2005年全市总人口预期达到625万人。
  强化政府土地管理职能。实行严格的土地统征开发,尽量不占、少用耕地,保持耕地动态总量平衡。对于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公开拍卖,通过市场转让配置。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长沙市跨世纪蓝天碧水工程》,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限期整治。有效控制机动车辆尾气对城市大气的污染,扩大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范围。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林业生态圈建设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形成以市中心为圆心、25公理为半径,以风景林、防护林、生态林为主的城市生态保护圈。建设一批城市绿化广场、小游园、小绿地。到“十五”末,城区空气环境按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优于国家标准,县(市)城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湘江长沙段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95 %以上。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
  二十、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精神、文化、娱乐、物质、环境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大扶贫解困的力度。特别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劳动就业,鼓励发展就业潜力大的行业和企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阶段性就业和自谋职业,发展弹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办好长沙劳动力市场及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在进一步提高居民吃穿用等基本消费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村镇规划,注重农村住宅质量的提高。鼓励轿车、计算机、因特网进入家庭,继续提高电话普及率。发展卫生事业,保证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二十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引导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实现全市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合理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建立健全产权明晰、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监督体系。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拍卖出售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