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供、排水:改造原有城市管网,进一步论证在浏阳河以东新建总规模为日供水60万吨的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项目,努力开辟长沙市第二水源。改造老城区排水系统,新建河西、长善垸以东的排水系统。做好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的期工作,创造开工条件,完成阜埠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电力、电网:加快长沙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变电站的建,接受三峡电力,并加速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长沙电力容量不足的问题。
  煤气、天然气:完成川气入湘——长沙天然气利用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五”期间年总气量达到 3.6亿立方米,居民天然气用户达40万户。改造现有供气管道,“十五”中后期实现以天然代替煤气,关闭长沙煤制气厂。
  旧城改造、住宅建设:“十五”期间,新建住宅1000万平方米。每年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以上。城内各区在二环线以外各建设一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以城区路网改造带动旧城改造,力争到2003年基本完成老城棚户区的改造任务。
  公园:新建鹅羊山公园、野生动物园。
  整体搬迁长沙市殡仪馆、新建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主城按200年一遇标准建设,基本建成防洪封闭圈;非主城区达到100年一遇标准。
  十五、加快城镇化进程。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以长沙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建设,增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县(市)城提质扩容和建制镇特别是中心集镇建设。“十五”期末,长沙县城非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以上,浏阳市和望城、宁乡县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以上;力争四县(市)县城建设成20万人左右的中小城市;建制镇增加到80个以上,形成不同区域的经济辐射中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6%以上。各县(市)重点建设1—2个规模在2—3万人的中心集镇,逐步形成以长沙为核心,以卫星城市、中心集镇为纽带的生态化、多节点的都市圈。
  十六、加强开发区建设
  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长沙市经济开发区、望城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工业园、天心民营经济园、宁乡城关经济开发区以及各类工业园区,要坚持产业兴区,按照“科技型项目、市场化机制、规模化经营”的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区经济,实现工业发展园区化,技术创新基地化。继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重点加强供水、道路、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扩大规模,把开发区建设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镇)区。将各级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试验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十五”期间,开发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5%以上,2005年比2000年翻一番。
  十七、积极培育要素市场
  重点建设培育和发展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大力发展证券、银行、保险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继续办好大中专毕业生人才市场、企业经理市场。开办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开通网上人才市场,大力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发展信息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和形成功能社会化、信息商品化、结构网络化和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土地市场有形载体。到200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
  十八、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