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十一、构筑现代文化中心
  深化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弘扬湖湘优秀文化传统,全面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文化娱乐、书刊出版、影视、会展等文化产业。组建长沙报业集团。长沙文化产业集团、长沙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和长沙电子出版物集团。建设标志性文化建筑和长沙简牍保护研究中心、长沙群众艺术馆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巩固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新闻出版物质量。发展文物和档案事业。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市20%的城市社区、10%的农村乡镇进入全国体育先进行列。发展竞技体育,加大运动员的培养输送力度。以承办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为契机,加速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改造扩建贺龙体育新城。以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和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圈,将岳麓书院、三国简牍、马王堆包装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灰汤温泉、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湘江风光带、桔子洲、清水塘旅游步行街等重点旅游工程建设;建设6—8条黄金旅游线路,形成以灰汤温泉、新世纪文化城、清水塘、长沙体育新城、岳麓山、浏阳大围山为中心的六大旅游景区、到2005年,实现旅游创汇2.1亿美元,旅游收入130亿元人民币。
  十二、构筑现代信息中心
  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建设并形成覆盖全市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光传输网。加快以宽带。光纤为主的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因特网,促进卫星通信传输与地面传输的结合,促进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融合。加快移动通信网的建设,发展数据通信网。到2005年,电话主线用户达200万户,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达30万户,数据通信用户达1.2万户。大力推进电子商务,重点以长沙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实施电子商务工程,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科学、教育、文化、金融、保险、财税、贸易、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三、科学布局城市发展空间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求,按照“两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功能格局,以湘江为中心,加速东西两岸的开发建设。湘江以西,建设以岳麓山大学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科学文化区;城东,以五一广场商业特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一般性工业企业向城外转移;城北,重点建设以新港城和捞霞开发区为主的仓储加工区和新兴工业区;城南,按照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以建设长沙体育新城为契机,形成网状城市群。东岸建设滨江快速公路,西岸拓宽潇湘路。同时,搞好长沙大道两厢及暮云组团、雨花大道两厢、星沙镇和望城坡四个新区的开发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型城市组团。到2005年,长沙市建成区规模由2000年的145.1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
  十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按照城市路网的总体布局,基本完成城市二环、三环工程,建设湘江三叉矾大桥、黑石铺大桥;新扩建包括机场高速、湘江大道、潇湘大道、人民西路、劳动西路、芙蓉北路、长沙大道二、三期工程在内的11条城市主干道。新建长株潭三市外环线,2001年启动长沙一湘潭西环线(学士——湘潭)长沙段工程,做好长株潭三市轻轨长沙段的前期论证工作。抓好现有国省道的新线工程;加强扶贫公路和村级公路的建设,重点抓好浏阳——东门、长沙——湘阴、捞刀河——铜官公路建设。同时;做好客货站场配套建设;铁路:配合国家和省做好长沙火车北站、火车南站外迁的前期工作;加快洛湛铁路宁乡段的建设;做好捞刀河铁路编组站、长沙火车站东广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及京广线武汉到衡阳段高速铁路设,港口:新建霞凝主枢纽港及配套工程。航空:配合国家和省搞好黄花机场三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为机场配套服务的设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